Isabel

Isabel
Isabel 2016.05.21

2012年9月1日

收假了,從雲南繞過台灣回波士頓去



8/23 7 am  離開波士頓 的公寓,前往機場搭飛機 :波士頓 紐約 大阪 台北 
8/25 7 am  離開台北的公寓,前往機場搭飛機 台北 —上海
8/26 6 am  離開哥哥的公寓,前往機場搭飛機 :上海 雲南麗江。
8/30 6 am  離開昆明的旅館,前往機場搭飛機:昆明—上海—台北
9/01 6 am  離開台北的公寓,前往機場搭飛機 台北 大阪 紐約 波士頓

8/24 在飛機上與時差中消失
8/26  8/30 麗江  沙溪  大理  昆明 

十天,住過七個不同的地方,搭了八個班次的飛機 (恰巧都是早班飛機),整理行李整理了好多好多次。

即使是雨季的雲南,天氣還是乾燥,出太陽也不覺得熱,天空掛著一朵朵層次分明的雲,很美。
雖然是雨季,我們只有第一天遇到雨。雨水滴滴答答,讓遊客已經很多的麗江更加像台北的九份:石子路,矮建築,遊客摩肩接踵,商家賣著來自各地的特產和紀念商品,號稱是台灣的小吃也看得到。第二天早上,雨水已經過去,在遊客還沒來,商店開門之前,這個時候,麗江才有她的味道,石子路,矮建築,面著水敞開的門跟窗,藍藍的天空掛著幾朵小雲。柳樹在家家戶戶門前,水道旁邊。清澈的水裡有小魚,當地人取這裡的水,洗菜、洗衣、洗拖把。

第一天的雨後,我們去騎馬,(應該是) 納西族人帶頭,帶著馬走在茶馬古道上面,跟馬兒下什麼指令我是不知道,我們一行五個人,馬兒就乖乖地跟著走。回程,快到達目的地的時候,帶頭的人下了一道英文的命令,馬兒就開始奔跑,我在馬上震阿震的,馬背低的時候我剛剛好被彈到高處,馬背高的時候我剛好落下來,一屁股撞上去。辛苦了這匹馬。哥哥笑不停,這大概是我們這一次旅行聽到最標準的英文,而且還是講給馬兒聽的:Come on baby, let's go! Come on baby, let's go! , let's go!

前一天沾在鞋子上的泥土才脫落,我們從石寶山下山的路上,碰到泥濘的山路,鞋子又髒了。這幾天,不是溼答答的泥水沾在鞋子、褲管上。就是乾燥的風把沙塵吹過來,乾燥的時候覺得頭髮都蓬起來了,臉上、頭髮、手心都感覺灰土土的。從山上望下去,是盆地裡的農村,一片一片的玉米跟菸葉田,偶爾點綴著超級大的向日葵。(這裡的葵花子,是直接一朵花一朵花賣的,整齊地長在比臉還大的花中間。) 灰土土的我們,站在田間、山下、水邊,牛、馬、雞鴨跑過來晃過去。鄉下的感覺,就是這樣子的吧。

下了山,我們到農村過夜。車子開過沙溪的市集,跟麗江不一樣的是,遊客在沙溪是少數,其他人還是過著一樣的生活。我們住在老房子裝潢的旅館,有泡茶聊天的中庭,木門、木窗、木床、蚊帳。木門還是要左右兩扇門同時一起關上,才關的起來的門,在門上的銅環拉把中間穿過一個鑰匙鎖 ( 小時候在行李箱上那種鑰匙鎖的放大版 ),是進入房間唯一的關卡。出了"客棧",夕陽下山前,在橋邊遇到帶著鴨子行軍的老婆婆,手上拿著一支竹竿,前面一隊伍的鴨子,整齊有序地踏步回家。早晨九點,在"客棧"門口廣場遇到放出來拔草吃蟲的火雞十隻,不知道是哪家養的,也沒人管,一群在路上廣場大啦啦地晃著,不時低頭咬著廣場地上石縫間長出來的雜草。旅遊冊子上面寫到,「錯過了十年前的麗江,那就來沙溪吧。」

在大理的晚上,在沒有洋人的洋人街上吃飯。餐館一個個備有戶外座位,感覺跟去年在羅馬的戶外晚餐很像,不過上來的一道道,是白米飯,炒青菜,炸豆腐,砂鍋魚湯。導遊說外國人喜歡去的地方,我們都很喜歡,看來我們也像是半個外國人吧。在歐美旅遊的時候,常常覺得西方歷史、藝術懂得不夠,很多東西似乎沒有辦法引起共鳴, 嗯嗯嗯嗯,點頭拍照就過去了。到了雲南大理,其實我中國的歷史也都忘得差不多了,武俠功夫更沒有練得透徹,人家講歷史、講金庸的小說情節,還不是嗯嗯嗯嗯,喔喔喔喔。

這裡的人純樸,有時候傻傻地,很可愛。
     阿姨拿著大理旅館贈送的飲料券到吧檯換咖啡,喝了一口說:「唉,這個咖啡是冷的。」吧檯的服務生:「對啊!我早上就煮好放在這裡。」
     在沙溪的用早點。服務生:「請問要喝茶還是要喝咖啡?」我:「是什麼茶?」年輕的服務生支支吾吾半天,轉頭向年老的服務生求救,白族還是彝族話講了一堆,然後回來跟我說:「有紅茶有綠茶。」喔,好,那我喝紅茶,謝謝。幾分鐘過後,端來兩個杯子,一杯紅茶一杯綠茶。服務生:「喏,茶來了,請問你要哪一杯?」另外, 在大理中式自助早餐,爸爸:你們有紅茶、有綠茶,請問有咖啡嗎?餐廳服務生:「沒有,中國人是不喝咖啡地。」
     昆明開車的師傅,車子停在路中間,轉頭慢條斯理地跟我們詢問:請問我們現在要去哪?(導遊先行離開了,派司機負責帶我們爸爸:「先去旅館吧。」師傅:「旅館那邊這個時間交通外出不方便,我還是先帶你們去吃晚餐吧。」(那問了還不是白問車子仍危險地停在同一個地方,「晚餐想吃什麼?」爸爸:「你先開車吧,我們想吃水餃。」師傅:「我帶你們去吃過橋米線如何?」爸爸:「你先開車吧,過橋米線我們吃過了,想吃水餃。」師傅:「麗江那裡的不道地,去吃正宗的過橋米線如何?」  我們五個人在車上:水餃、餃子、包的餃子等等聲音此起彼落。師傅:「像北方那種餃子嗎?這裡的餃子不好吃,跟我在北方吃過的不一樣。昆明人,餃子包不來。福建的沙縣小吃如何?」那問了還不是白問,師傅還是趕快開車吧。
有問必答,但答非所問,當下哭笑不得,現在想到一次笑一次。雲南人盡心盡力地想要讓外地人過得舒適,上面一個指令下面一個動作,但是執行的效果如何,有時出其意料的好,有時勾起一抹微笑。

第三年的家庭旅行告一個段落,明年去哪裡呢?去旅行,還是去度假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