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sabel

Isabel
Isabel 2016.05.21

2012年9月29日

sewing project


星期五忙完,走路回家,本來想打電話跟大情人抱怨,結果第一次電話沒通;改打電話去給阿姨。抱怨的字一個都還沒說,阿姨已經分享了一堆最近的事情,出去抏、回台灣、中秋節等等。岔了題又聊了很久,怨言沒說就自己溜走了。等到跟大情人接通電話,自然也是講中秋節、烤肉、月餅這些事情。
平常被寵壞了,很少碰到不順心的事情。脾氣跟修養又不是特別的好,難得心情不好的時候,身邊每個人都感覺得到雲雨將至。。星期五晚上幸運,沒有造口業,只有在電話裡面東聊西聊。

回到家,難得周末晚上,隔天不用早起。拿起才剪了一塊布的縫紉project,一口氣弄到雛型都出來了才捨不得去睡覺。其實已經很累很累了,眼睛越瞇越小。星期六早上,梳洗、早餐跟例行的採買都弄完以後,迫不及待地跑去縫紉機前面,把口袋跟開口都縫好。用破牛仔褲改裝的盥洗袋就弄好了。。。。。好開心。



從褲管剪下來的,再剪一片圓形的底,逢上,修邊。把後口袋拆下來縫在正面,最後把開口的緣摺好縫線固定,就完成了。本來是要穿線縮口的,後來發現開口折一折塞在口袋裡面,好像也行得通。

很多東西,不知不覺就用了很久,完全不太適合用了也沒有發現。我到前年都還在用一個小學的時候不知道誰買給我的袋子當盥洗袋。筒狀的,粉紅色帆布,正面有一個拉鏈的小袋子,小袋子上面有一隻塗鴉的貓。用了這麼多年也沒有覺得什麼不好,一直到夾克熊說該要換一個袋子了,才發現10歲到27歲都用同樣一個袋子,真的是不太合年紀了。這個樣式我是一點意見都沒有啦,不過是真的髒了,也有小破洞。

後來換了一個日本布做的袋子,一切都好,但是出門的時候瓶瓶罐罐總是會東倒西歪。不禁懷念起直筒袋子的好。夏天結尾,一件很喜歡牛仔褲穿到快要破掉了,捨不得丟,剛剛好起了這個主意。這個拿來當盥洗帶,應該還是不合年記啦。不過,高興就好,不知道四十歲的時候會不會還在用這個袋子呢?接下來還有半件牛仔褲,不知道還有欠什麼。瑜珈墊的袋子?!

2012年9月21日

放輕鬆 = 煮飯 = 快樂



最近一個人煮飯,好吃的,不成功的,常煮的,從來沒試過的,都有一點。
星期一晚上,烤了兩個小的大理石Cheesecake。那是好久以前找到的簡單食譜,進了研究所以後好像就再也沒有做過了。室友搬出去的時候留下來的一盒 cream cheese 是這兩個蛋糕的引線,28歲生日的時候就順理成章地烤了兩個蛋糕。其實從小就沒有大肆慶生的習慣,這跟一些美國的朋友差很遠,大家看到蛋糕拿出來了,很熱心的要提供歌曲、蠟燭、約晚上一起出去小酌。我其實只是想要烤蛋糕嘛,其他都不要啦。


cheese cake (比較好看的放前面)


題外話:雖然從小就沒有開慶生party 的習慣,媽媽再忙,都還是會想辦法弄個蛋糕跟蠟燭給我。記得好像是小學還是國中的時候,媽媽拿了現在好像很少看到的,長像跟大小都跟檸檬差不多的檸檬蛋糕,幫我跟蛋糕照了張相,就是我們家慶生的方式。附註:那天的檸檬蛋糕是我的早餐。大學的時候,媽媽有一次空運了一些白豆沙餅,附上簡短一張紙條,從台灣送了生日月餅過來。大學以後搬家滿多次的,去年底把那張字條從一個很久沒用行李箱裡面找出來,看到字條還在,很開心、安心。

星期三去拿了農場送來的青菜 farm share。星期三忙了一天,回家煮飯,聽廣播,很喜歡這樣放輕鬆。拿農場送來的青菜炒麵 (紅蘿蔔、洋蔥、大清江菜),成果意外的好。在美國青江菜叫baby bok choy,至於bok choy 長大了以後,變成長30公分、葉子跟指頭一樣厚的巨無霸清江菜,這還是我第一次炒。

(拍扁的馬鈴薯,下意識排整齊,等待下奶油鍋)

星期四料理農場送來的馬鈴薯,一半煮成濃湯,另一半鍋燒(小馬鈴薯帶皮煮軟以後,稍微壓扁,用奶油煎香)。星期三、四兩天煮的飯,差不多就是接下來一個星期的菜色。

煮飯上癮了,星期五晚上回來,拿朋友送的絲瓜跟麵線煮。外加一晚味噌湯。絲瓜本來打算要分兩餐吃的,不過實在是太甜,忍不住整碗吃下去了。幸福!

冰箱裡該煮的好像都差不多煮完了,只剩下兩條南瓜類的瓜改天要烤,接下來一個星期只好負責吃啦。

我到底不算是挑嘴的人,能煮飯就是快樂的日子。

2012年9月1日

收假了,從雲南繞過台灣回波士頓去



8/23 7 am  離開波士頓 的公寓,前往機場搭飛機 :波士頓 紐約 大阪 台北 
8/25 7 am  離開台北的公寓,前往機場搭飛機 台北 —上海
8/26 6 am  離開哥哥的公寓,前往機場搭飛機 :上海 雲南麗江。
8/30 6 am  離開昆明的旅館,前往機場搭飛機:昆明—上海—台北
9/01 6 am  離開台北的公寓,前往機場搭飛機 台北 大阪 紐約 波士頓

8/24 在飛機上與時差中消失
8/26  8/30 麗江  沙溪  大理  昆明 

十天,住過七個不同的地方,搭了八個班次的飛機 (恰巧都是早班飛機),整理行李整理了好多好多次。

即使是雨季的雲南,天氣還是乾燥,出太陽也不覺得熱,天空掛著一朵朵層次分明的雲,很美。
雖然是雨季,我們只有第一天遇到雨。雨水滴滴答答,讓遊客已經很多的麗江更加像台北的九份:石子路,矮建築,遊客摩肩接踵,商家賣著來自各地的特產和紀念商品,號稱是台灣的小吃也看得到。第二天早上,雨水已經過去,在遊客還沒來,商店開門之前,這個時候,麗江才有她的味道,石子路,矮建築,面著水敞開的門跟窗,藍藍的天空掛著幾朵小雲。柳樹在家家戶戶門前,水道旁邊。清澈的水裡有小魚,當地人取這裡的水,洗菜、洗衣、洗拖把。

第一天的雨後,我們去騎馬,(應該是) 納西族人帶頭,帶著馬走在茶馬古道上面,跟馬兒下什麼指令我是不知道,我們一行五個人,馬兒就乖乖地跟著走。回程,快到達目的地的時候,帶頭的人下了一道英文的命令,馬兒就開始奔跑,我在馬上震阿震的,馬背低的時候我剛剛好被彈到高處,馬背高的時候我剛好落下來,一屁股撞上去。辛苦了這匹馬。哥哥笑不停,這大概是我們這一次旅行聽到最標準的英文,而且還是講給馬兒聽的:Come on baby, let's go! Come on baby, let's go! , let's go!

前一天沾在鞋子上的泥土才脫落,我們從石寶山下山的路上,碰到泥濘的山路,鞋子又髒了。這幾天,不是溼答答的泥水沾在鞋子、褲管上。就是乾燥的風把沙塵吹過來,乾燥的時候覺得頭髮都蓬起來了,臉上、頭髮、手心都感覺灰土土的。從山上望下去,是盆地裡的農村,一片一片的玉米跟菸葉田,偶爾點綴著超級大的向日葵。(這裡的葵花子,是直接一朵花一朵花賣的,整齊地長在比臉還大的花中間。) 灰土土的我們,站在田間、山下、水邊,牛、馬、雞鴨跑過來晃過去。鄉下的感覺,就是這樣子的吧。

下了山,我們到農村過夜。車子開過沙溪的市集,跟麗江不一樣的是,遊客在沙溪是少數,其他人還是過著一樣的生活。我們住在老房子裝潢的旅館,有泡茶聊天的中庭,木門、木窗、木床、蚊帳。木門還是要左右兩扇門同時一起關上,才關的起來的門,在門上的銅環拉把中間穿過一個鑰匙鎖 ( 小時候在行李箱上那種鑰匙鎖的放大版 ),是進入房間唯一的關卡。出了"客棧",夕陽下山前,在橋邊遇到帶著鴨子行軍的老婆婆,手上拿著一支竹竿,前面一隊伍的鴨子,整齊有序地踏步回家。早晨九點,在"客棧"門口廣場遇到放出來拔草吃蟲的火雞十隻,不知道是哪家養的,也沒人管,一群在路上廣場大啦啦地晃著,不時低頭咬著廣場地上石縫間長出來的雜草。旅遊冊子上面寫到,「錯過了十年前的麗江,那就來沙溪吧。」

在大理的晚上,在沒有洋人的洋人街上吃飯。餐館一個個備有戶外座位,感覺跟去年在羅馬的戶外晚餐很像,不過上來的一道道,是白米飯,炒青菜,炸豆腐,砂鍋魚湯。導遊說外國人喜歡去的地方,我們都很喜歡,看來我們也像是半個外國人吧。在歐美旅遊的時候,常常覺得西方歷史、藝術懂得不夠,很多東西似乎沒有辦法引起共鳴, 嗯嗯嗯嗯,點頭拍照就過去了。到了雲南大理,其實我中國的歷史也都忘得差不多了,武俠功夫更沒有練得透徹,人家講歷史、講金庸的小說情節,還不是嗯嗯嗯嗯,喔喔喔喔。

這裡的人純樸,有時候傻傻地,很可愛。
     阿姨拿著大理旅館贈送的飲料券到吧檯換咖啡,喝了一口說:「唉,這個咖啡是冷的。」吧檯的服務生:「對啊!我早上就煮好放在這裡。」
     在沙溪的用早點。服務生:「請問要喝茶還是要喝咖啡?」我:「是什麼茶?」年輕的服務生支支吾吾半天,轉頭向年老的服務生求救,白族還是彝族話講了一堆,然後回來跟我說:「有紅茶有綠茶。」喔,好,那我喝紅茶,謝謝。幾分鐘過後,端來兩個杯子,一杯紅茶一杯綠茶。服務生:「喏,茶來了,請問你要哪一杯?」另外, 在大理中式自助早餐,爸爸:你們有紅茶、有綠茶,請問有咖啡嗎?餐廳服務生:「沒有,中國人是不喝咖啡地。」
     昆明開車的師傅,車子停在路中間,轉頭慢條斯理地跟我們詢問:請問我們現在要去哪?(導遊先行離開了,派司機負責帶我們爸爸:「先去旅館吧。」師傅:「旅館那邊這個時間交通外出不方便,我還是先帶你們去吃晚餐吧。」(那問了還不是白問車子仍危險地停在同一個地方,「晚餐想吃什麼?」爸爸:「你先開車吧,我們想吃水餃。」師傅:「我帶你們去吃過橋米線如何?」爸爸:「你先開車吧,過橋米線我們吃過了,想吃水餃。」師傅:「麗江那裡的不道地,去吃正宗的過橋米線如何?」  我們五個人在車上:水餃、餃子、包的餃子等等聲音此起彼落。師傅:「像北方那種餃子嗎?這裡的餃子不好吃,跟我在北方吃過的不一樣。昆明人,餃子包不來。福建的沙縣小吃如何?」那問了還不是白問,師傅還是趕快開車吧。
有問必答,但答非所問,當下哭笑不得,現在想到一次笑一次。雲南人盡心盡力地想要讓外地人過得舒適,上面一個指令下面一個動作,但是執行的效果如何,有時出其意料的好,有時勾起一抹微笑。

第三年的家庭旅行告一個段落,明年去哪裡呢?去旅行,還是去度假?